-
-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5号院19号楼
- 电话:010-58356984
- 邮编:100028
- 传真:010-58356979
当最后一台数控机床停止运转时,中国华体会(中国)集团昌飞整个车间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,先前机床运作的嗡鸣声,此刻都凝滞在空气里,化作金属表面蒸腾的薄雾。
杨卫红目送着下夜班的同事陆续离开,转身沿着熟悉的巡检路线,开始逐个查看设备的状态,确认设备正常后,关闭厂房内所有的灯和门才下班。工作7年来,他的巡查轨迹如同无形的丝线,织就成一张覆盖整个车间的安全网。
攻坚克难显担当
不惧困难,勇挑重担,是杨卫红价值取向的鲜明烙印。面对急活难活,他总是主动迎上前去。
2024年底的生产大干中,正在加班的杨卫红接到铆装钛合金组件孔加工返修的紧急任务,时间紧、要求高,但他没有丝毫犹豫,迅速放下手中正在进行的工作,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。他深知,生产系统犹如精密咬合的齿轮矩阵,每个环节、每道工序环环相扣,“不能让活停下来、慢下来,影响到生产进度。”经过他和组员两人数小时的连续奋战,返修任务终于成功完成,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,确保了生产按时按质交付。
生产攻坚战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,也需要精湛过硬的技术。杨卫红凭借自己丰富的操作经验,在生产大干中解决了多项零部件生产加工的难题,为完成车间生产任务目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毫厘之间见真章
既要做生产战线的中流砥柱,也敢当技术革新的破冰先锋。铝基动环作为旋翼系统的关键部件,与桨毂、旋翼轴紧密相连,其结构复杂,对加工精度和材料硬度的要求极高。面对如此高难度的“硬骨头”,当其他人望而却步、不敢轻易尝试时,杨卫红却主动请缨,毅然决然地挑起了这副重担。“试制攻关是件很有挑战的技术活。”他了解其中的不易,但更明白,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,每一次突破都将为公司的技术进步贡献力量。
从工装设计选用的细致斟酌,到加工前毛坯的严格检测;从零件加工顺序的科学安排,到加工原点的配准设定、设备和刀具的优化选择,其中每一个环节他都积极参与、一丝不苟。遇到棘手的难题,他便和工艺人员积极讨论、虚心请教,用自己的所学所悟不断尝试改进。历经近半年的钻研奋战,铝基动环加工终于实现正常交付,成功突破了公司在这类特殊材料加工领域的技术瓶颈。
精耕细作提质效
“四好班组”的荣誉背后,倾注着班组长杨卫红的默默付出与努力。早上7时,杨卫红已经来到了岗位,他要提前进行生产准备,为设备开机,协助组员做好机床的预热工作。2024年起,为高质高效完成车间生产任务目标,他精心施策,组织组员在每天开工前实施轮流预热措施,并统筹协调,让班次之间相互提前准备,增加有效工作时间,使得班组设备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。
此外,杨卫红严格要求组员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到“三查、一停、一看、一测”,确保生产过程受控,能够及时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。他在班组内部积极开展质量提升活动,组织参与编写零件加工作业指导书11项、等级品图册2项,为组员加工关重件提供准确的参考指导;利用SQCDP看板及时暴露问题,并建立内部电子问题台账,对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,将这些质量案例整理后在班组内开展培训,有效杜绝了问题的重复发生。